搜书

第二节 第二次转型的外部机遇难得

作者: 迟福林   时间: 2010-05-03    已有人阅读过

国际经验表明,每当国际经济秩序大调整的时候,都伴随着大国的转型与大国经济的兴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通过推行马歇尔计划实现了划时代意义的转型,从此美国第一强国的地位得以确立。与第一次转型与改革相比,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尽管有挑战,但总体上比较有利。进入后危机时代,全球化秩序的调整在多方面对中国利用国际市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如果中国能够实施更为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新契机,更为主动地融入全球经济,把握在新一轮全球化中的主动权,抓住国际经济结构调整的先机,加快推进第二次转型与改革,就可以大大加快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步伐。

1. 通过“走出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将通过全球公司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来完成。中国作为世界制造业中心,而且拥有巨额外汇储备,如果能够在国内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完全有可能形成一大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全面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1)后危机时代更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和整合国际制造业产业链上高附加值的两端环节(研发、设计和物流、营销等环节)、高技术产业,是新一轮全球化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捷径。中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已提出“企业走出去”的战略,但由于国际环境的客观因素以及本国制度安排的主观原因,“企业走出去”收效不大。但是今天,走出去面临比较有利的环境。一方面,中国企业“走出去”的“红利”在增加,企业在国外组织生产和投资,直接在国际市场上销售产品,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人民币升值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可以绕过目标国的贸易壁垒和其他管制,有力地扩大国际市场份额,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实力;另一方面,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条件下,中国企业收购国外制造业两端环节的政治壁垒客观上呈减少趋势。如果我们能够把握机遇,扩大政府间合作,为“走出去”创造外交环境,应进一步出台政策鼓励扶持企业“走出去”,建立起一套促进企业国际化完善的政策、服务、监管体系和协调机制,完全可以在企业“走出去”上取得重要突破。考虑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的战略需要,有针对性地培育有全球意识、战略思维能力,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技术能力,有全球认同的品牌和信誉,具备重组和整合全球资源能力的跨国公司。选择一些有潜力的大型企业作为培育跨国公司的试点,借助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手段予以支持,立足自身发展阶段和实际国情,利用全球化机遇,探索培育跨国公司之路。

2)人民币国际化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人民币国际化将为中国在更大范围内“走出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供有利条件。从外部需求看,此次发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各国对以美元为主的国际货币体系格局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寻求可替代的贸易媒介和储备货币以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成为各国的战略选择,不少国家把眼光投向了人民币,目前已经有部分亚洲国家把人民币作为交易货币。从自身发展趋势看,随着中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2020年有望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这对未来10年左右的人民币国际化形成倒逼态势。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03月
定价:49.00元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