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第二节 城市化时代的改革选择

  时间: 2010-05-15    已有人阅读过

城市化是个大战略,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选择,也是扩大内需的主要载体。有学者曾提出,21世纪的世界经济发展有两大动力:一是美国的高科技,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这个预测是有道理的。新阶段,我国的城市化发展是持久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选择。 

一、城市化是促进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举措

城市化不仅是多种经济资源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更是人本身的变化,包括就业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居住地由农村转到城市,最终使农民转为市民。从应对危机、扩大需求角度看,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也即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将在城市基础设施、住房、公共服务、农副食品等多方面产生巨大需求,这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城市化是促进消费、构建消费大国的战略性举措。总体来说,城市化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消费起到促进作用:

1)城市化影响居民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一方面,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推进,农村人口不断流入城市,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断受城市影响,主动模仿或学习城市居民消费;另一方面,城市的全面扩张伴随着可消费品种类的不断丰富,城市居民自身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向国际化大都市靠拢。因此,城市化能够改变城乡居民的消费心理,从而促进全社会的消费升级。

2)城市化影响消费结构和消费内容。一方面,伴随城市化,部分农村居民成为城市人口,他们对耐用消费品数量和品种的需求有大幅度增长;另一方面,城市中许多中高收入居民开始追求更高层次消费,除高档家电、汽车、商品房等耐用消费品外,还注重文化、旅游等休闲类消费。

3)城市化促进服务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居民消费。城市化带来人口集中,进而为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而服务业的发展又对居民消费产生巨大影响:一是服务业内容不断创新,推进居民消费内容的不断扩张;二是服务业中物流方式、电子商务、销售模式等各种商业模式的不断变革,不断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三是服务业不断吸纳新增就业人口,客观上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加,进而促进消费增长。

4)城市化对居民消费具有“累积效应”。各国发展经验表明,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确实会产生巨大的消费“累积效应”。有测算和研究表明,当前1个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相当于3个农民的消费,城市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我国城乡人均消费存在巨大差距,2008年城市人均消费比农村高出9789元,如果城市化提高1个百分点,就有大约1320万人口由农村进入城市,居民消费总额大约增加1300亿元。按这个预测,如果我国城市化率在未来5~7年左右提高10~15个百分点,仅居民消费就可以拉动1.3~1.9万亿。考虑到消费的乘数效应,以3倍测算就可以拉动3.95.7万亿消费

城市化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也会随之提高,由此带动经济增长。当前关键的问题是未来中国5~10年该如何将城市化率提高10~15个百分点。为此,新阶段改革应着力打破制约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将城市化打造成为扩大内需、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推进城市化将是我国消费主导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战略。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