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第一节 我国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

  时间: 2010-05-15    已有人阅读过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比较好地解决了私人产品的供给问题。进入发展型新阶段,我国的发展面临着新问题、新矛盾,诸如资源和环境的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等。尤其是社会转型期城乡居民全面快速增长的公共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反映出现行制度安排的某些严重缺陷。为此,加快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打破供给不足、分布不均、效率不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格局,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已成为发展型新阶段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 

 我国已由生存型阶段进入发展型阶段,“生存性”压力减弱,“发展性”压力凸显。发展性问题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全社会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全面快速增长,并由此对我国产业结构、社会结构等产生全面冲击。从某种意义上说,与私人产品短缺时代的改革相比,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的改革任务更重、挑战更大,更需要做出全面筹划。

一、社会公共需求的变化

我国公共需求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国际经验表明,一国人均GDP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需求快速扩张的时期。我国正处在从一般温饱社会向全面小康社会加快发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形成了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现实基础。

1. 公共需求数量不断增长,层次不断提高

经过30年的经济快速增长,在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结构中,吃、穿、用等私人产品需求增速开始趋于稳定,但社会公共需求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并将逐步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市场需求的主流。

尤其是近几年,全社会公共需求增长速度相当快,个人用于公共产品的年均支出,大概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5年的支出规模。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的快速变化,就业、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和问题快速显现,并使公共需求的供给面临严重不足。

2. 公共需求结构深刻变化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公共需求的结构变化相当快,并逐渐由生存型向发展型升级。一方面,广大社会成员的个人总需求中,公共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已开始成为社会需求结构的主体部分。近10多年来,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衣食支出的年均增长普遍低于总消费的增长,而医疗、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年均增长则大大高于总消费的增长。另一方面,公共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新阶段广大社会成员的公共需求,不仅包括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项目,还涉及中低收入群体的基本住房问题、环境保护问题和食品安全、卫生安全等公共安全问题。

3. 公共需求主体不断扩大

由于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社会结构和公共需求的主体进一步分化,并由此使社会矛盾复杂化。首先,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成为基本公共需求的主体之一,其对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公共需求日益强烈;其次,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广大农民在义务教育、医疗、养老保障等方面的潜在公共需求已开始转化为现实需求,尤其是上亿农民工日益强烈的基本公共需求,要尽快采取措施妥善解决。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