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书

我国低碳经济时代的改革

  时间: 2010-05-22    已有人阅读过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时代的到来。低碳经济是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它不仅是本世纪人类最大规模的环境革命,而且也是一场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后危机时代,低碳经济将成为引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乃至全球结构调整的重要驱动力。某种意义上说,它比以往工业革命的影响更为广泛、意义更为重大。

一、高碳经济模式难以持续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依赖于大规模的投资和资源环境的消耗,形成了“高碳经济”的发展模式。从发展进程看,高碳经济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从未来趋势看,高碳经济又是不可持续的。在全球倡导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如何将“高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未来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1. 过于依赖重化工业投资的模式难以持续

从产业结构看,第二产业基数大且增速过高,其占GDP的比重由2000年的45.9%提高到2008年的48.6%;服务业比例偏低,长期徘徊在40%左右(图4-1)。从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比重增长缓慢,20052008年间增长不到2个百分点(图4-2)。 

4-1 1994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单位:%

数据来源:①《中国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②《中国统计摘要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4-2 19922008年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单位:%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摘要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 

4-1 部分国家GDP产业构成

 

数据来源:《国际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注:①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 

我国三大产业的能耗水平存在巨大差异。从表4-2中可以看出,我国重化工业能源消耗水平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从1994~2003年,我国万元GDP能耗水平平均为1.65吨标准煤。从四个产业来看,只有重化工业远高于平均水平,为8.3吨标准煤/万元;第三产业能耗水平降低对万元GDP能耗水平下降的贡献最大,1994~2003年平均为23.9%,其次是其他第二产业,重化工业排第三,第一产业最低(表4-3)。

可见,我国重化工业的能耗水平最大,但其对万元GDP能耗水平下降的贡献最低(除去农业),并制约了我国整体能耗水平的下降。这不仅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够合理,技术装备水平比较落后,也说明我国工业领域能耗偏高。 

4-2  1994~2003年我国各产业能耗水平比较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整理计算而来。转引自金三林:《我国节能降耗的形势与对策》,200764日。 

4-3 1994~2003年各产业能耗水平变动对我国能耗水平的贡献(单位:%)年份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能源统计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计算整理而来。转引自金三林:《我国节能降耗的形势与对策》,200764日。

另外,我国COD(化学需氧量)和SO2的排放总量呈现出持续增长态势。有计算结果表明,按GDP年均增幅8%计,单位GDP能耗实现降低20%的目标,那么到2010年全国能源消耗总量还将比2005年增加18%。能源消费对环境的压力仍然持续增大。 

4-4 20002005年我国SO2COD排放基本情况指标

来源:《中国环境统计年鉴2007》,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年。 

来源: 中国改革论坛 [关闭] [收藏] [打印]

分享到:
联系方式(欢迎推荐图书、作者、原创)
电话:0898-66189066
邮箱:info@cird.org.cn
作者:迟福林 主编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02月
定价:59.00元
© 中国改革论坛网 版权所有 不得转载 琼ICP备10200862号 主办单位: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
建议用IE5.5以上版本浏览 技术支持:北京拓尔思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Design by Ciya Interactive